基本信息
浏览量:61
职业迁徙
个人简介
我们主要关注肠黏膜组织中的和与慢性炎症相关的T细胞应答。
黏膜组织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途径和寄生场所。该组织富集了大量功能各异的免疫细胞,时刻防备各类病原侵袭。与此同时,动物的消化道,尤其是大肠,是为数众多的共生微生物的定居场所。这些肠道共生微生物辅助宿主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物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成熟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它们的代谢产物进入宿主体内,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黏膜免疫系统在警惕病原体侵犯的同时,又要对共生微生物保持耐受。对黏膜共生菌群的过度反应,会导致以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疾病。我们将结合免疫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特别是几种T细胞亚群在黏膜免疫中扮演的角色。
慢性炎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在内的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属于慢性炎症范畴。统计表明,占总人口比例4%-5%的人群,会在一生中受到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困扰,且近半个世纪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此外,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参与帕金森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在免疫系统中,不同亚群的辅助T细胞(包括炎性Th1、Th17等)对慢性炎症的发病起到关键贡献,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抑制炎症反应,对维持组织稳态不可或缺。我们将研究各种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受免疫系统其它组分调控的机制。
我们实验室所擅长的T细胞受体克隆分析、抗原表位鉴定等技术将在上述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II型免疫应答的先天识别机制。
根据应答效应和参与应答的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免疫反应可被划分为三型:(1)负责对抗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的I型免疫反应,参与应答的主要包括Th1细胞、CD8 T细胞、一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1s)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2)负责对抗寄生虫侵染,并可导致过敏的II型免疫反应,参与应答的主要有Th2细胞、二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s)、和分泌IgE抗体的B细胞;(3)负责对抗胞外寄生的细菌和真菌的III型反应,参与者主要包括Th17细胞、三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I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s)等。在缺少佐剂(adjuvant)辅助的情况下,单纯使用经过纯化的抗原蛋白,无法有效地诱导任一类型的免疫应答。据此,Charles Janeway Jr. 在1989年预见性地推断了先天免疫受体假说——先天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的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类型的效应应答。Jules Hoffmann于1996年在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先天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Bruce Beutler于1998年报道了第一个哺乳动物先天免疫受体TLR-4,以实验证实了Janeway的假说。此后,识别各类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的多个家族的先天免疫受体相继被发现,它们的识别机制逐步被解析。同时, 先天免疫受体在识别各种病原特征之后,如何特异指导下游不同类型的效应应答,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阐释。遗憾的是,目前已知的先天免疫识别机制,均是指导I型和III型免疫反应,而我们对指导II型免疫反应的先天识别原理几乎完全没有了解。因此,我们实验室计划通过遗传学的方法寻找诱导II型免疫应答的先天免疫识别机制,并运用动物模型研究相关分子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这个方向的研究有可能为开发针对II型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等)的新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黏膜组织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在内的多种病原体入侵的主要途径和寄生场所。该组织富集了大量功能各异的免疫细胞,时刻防备各类病原侵袭。与此同时,动物的消化道,尤其是大肠,是为数众多的共生微生物的定居场所。这些肠道共生微生物辅助宿主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物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成熟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它们的代谢产物进入宿主体内,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黏膜免疫系统在警惕病原体侵犯的同时,又要对共生微生物保持耐受。对黏膜共生菌群的过度反应,会导致以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为代表的自身免疫疾病。我们将结合免疫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方法,研究不同免疫细胞特别是几种T细胞亚群在黏膜免疫中扮演的角色。
慢性炎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在内的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属于慢性炎症范畴。统计表明,占总人口比例4%-5%的人群,会在一生中受到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困扰,且近半个世纪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此外,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参与帕金森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在免疫系统中,不同亚群的辅助T细胞(包括炎性Th1、Th17等)对慢性炎症的发病起到关键贡献,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抑制炎症反应,对维持组织稳态不可或缺。我们将研究各种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受免疫系统其它组分调控的机制。
我们实验室所擅长的T细胞受体克隆分析、抗原表位鉴定等技术将在上述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2)II型免疫应答的先天识别机制。
根据应答效应和参与应答的淋巴细胞亚群的不同,免疫反应可被划分为三型:(1)负责对抗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的I型免疫反应,参与应答的主要包括Th1细胞、CD8 T细胞、一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1s)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2)负责对抗寄生虫侵染,并可导致过敏的II型免疫反应,参与应答的主要有Th2细胞、二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s)、和分泌IgE抗体的B细胞;(3)负责对抗胞外寄生的细菌和真菌的III型反应,参与者主要包括Th17细胞、三型先天淋巴细胞(Type III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s)等。在缺少佐剂(adjuvant)辅助的情况下,单纯使用经过纯化的抗原蛋白,无法有效地诱导任一类型的免疫应答。据此,Charles Janeway Jr. 在1989年预见性地推断了先天免疫受体假说——先天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的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类型的效应应答。Jules Hoffmann于1996年在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先天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Bruce Beutler于1998年报道了第一个哺乳动物先天免疫受体TLR-4,以实验证实了Janeway的假说。此后,识别各类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的多个家族的先天免疫受体相继被发现,它们的识别机制逐步被解析。同时, 先天免疫受体在识别各种病原特征之后,如何特异指导下游不同类型的效应应答,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阐释。遗憾的是,目前已知的先天免疫识别机制,均是指导I型和III型免疫反应,而我们对指导II型免疫反应的先天识别原理几乎完全没有了解。因此,我们实验室计划通过遗传学的方法寻找诱导II型免疫应答的先天免疫识别机制,并运用动物模型研究相关分子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功能。这个方向的研究有可能为开发针对II型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哮喘等)的新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兴趣
论文共 28 篇作者统计合作学者相似作者
按年份排序按引用量排序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Ranit Kedmi,Tariq Najar,Kailin R. Mesa,Allyssa Grayson,Lina Kroehling,Yuhan Hao,Stephanie Hao,Maria Pokrovskii,Mo Xu,Jhimmy Talbot,Jiaxi Wang,Joe Germino,Caleb A. Lareau,Ansuman T. Satpathy,Mark S. Anderson,Terri M. Laufer,Iannis Aifantis,Juliet M. Bartleson,Paul M. Allen,Helena Paidassi,James M. Gardner,Marlon Stoeckius,Dan R. Littman
biorxiv(2022)
Ranit Kedmi,Tariq A. Najar,Kailin R. Mesa,Allyssa Grayson,Lina Kroehling,Yuhan Hao,Stephanie Hao,Maria Pokrovskii,Mo Xu,Jhimmy Talbot,Jiaxi Wang,Joe Germino,Caleb A. Lareau,Ansuman T. Satpathy,Mark S. Anderson,Terri M. Laufer,Iannis Aifantis,Juliet M. Bartleson,Paul M. Allen,Helena Paidassi,James M. Gardner,Marlon Stoeckius,Dan R. Littman
bioRxiv (2021)
Natureno. 7812 (2020): 421-425
Mo Xu,Maria V. Pokrovskii,Yi Ding,Ren Yi,Christy Au,O. Harrison, C. Galan,Y. Belkaid,Richard Bonneau, D. Littman
Nature (2019)
加载更多
作者统计
#Papers: 30
#Citation: 3082
H-Index: 17
G-Index: 25
Sociability: 5
Diversity: 2
Activity: 67
合作学者
合作机构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