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浏览量:71
职业迁徙
个人简介
针对大宗氨基酸、有机酸、褐藻胶等产品生产的重污染、高消耗,开发工艺调控、酸碱再生、废水资源化等技术,实现高盐废液中酸碱盐和水的再生循环,大幅度降低酸碱消耗。针对微藻生产的高物耗、高能耗、高成本,开发碳源替代技术,大幅度降低物耗、水耗;开发新型低成本光生物反应器,降低投资、提高光效;开发微藻过程控制技术,提高产率;研究微藻干燥、破壁、提取等深加工技术,实现微藻固碳制备蛋白、油脂等大宗食品及高值产品。
建立了味精、赖氨酸、乳酸、葡萄糖酸等大宗发酵产品的酸碱再生和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了以高剪切消化为核心的褐藻胶清洁生产新工艺,以及原料检测、消化进程监测、产品分子量分布等褐藻胶品质控制技术。系列实验室光生物反应器形成了光合反应研究平台;发明了新型开放池高效原位补碳技术、浅层高密度培养技术及新型开放池混合技术,形成了新一代微藻开放式培养技术框架;开发了多种新型大规模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软体板式光生物反应器、闪光效应的管式、气升式、光纤式光生物反应器,初步形成了微藻低成本封闭式大规模培养模式;开发了微藻培养间接控制技术以及群池控制系统;开发了微藻薄层快速干燥、低能耗破壁及蛋白、油脂提取的完整工艺路线。
承担863课题、973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项目等30余项。1999年参与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5年合作成果“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2项、实新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建立了味精、赖氨酸、乳酸、葡萄糖酸等大宗发酵产品的酸碱再生和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了以高剪切消化为核心的褐藻胶清洁生产新工艺,以及原料检测、消化进程监测、产品分子量分布等褐藻胶品质控制技术。系列实验室光生物反应器形成了光合反应研究平台;发明了新型开放池高效原位补碳技术、浅层高密度培养技术及新型开放池混合技术,形成了新一代微藻开放式培养技术框架;开发了多种新型大规模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软体板式光生物反应器、闪光效应的管式、气升式、光纤式光生物反应器,初步形成了微藻低成本封闭式大规模培养模式;开发了微藻培养间接控制技术以及群池控制系统;开发了微藻薄层快速干燥、低能耗破壁及蛋白、油脂提取的完整工艺路线。
承担863课题、973课题、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项目等30余项。1999年参与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5年合作成果“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2项、实新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研究兴趣
论文共 268 篇作者统计合作学者相似作者
按年份排序按引用量排序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5)
BIOFOULINGno. 9 (2024): 538-548
BIOMASS & BIOENERGY (2024)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pp.123666, (2024)
FERMENTATION-BASELno. 11 (2023)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3): 129859-129859
FERMENTATION-BASELno. 9 (2023)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no. 8 (2023): 3724-3732
加载更多
作者统计
#Papers: 269
#Citation: 3176
H-Index: 28
G-Index: 44
Sociability: 6
Diversity: 4
Activity: 13
合作学者
合作机构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