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结构特征

ZHANG Zhen,DONG Jianyu, SUN Xin, ZHANG Yuyang,ZHAN Qipeng,ZHANG Zonghang,SHEN Fengyuan,DING Xiayang,ZHANG Peidong, ZHANG Xiumei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23)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底栖生境、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效果与投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投礁时长对大型底栖动物营养关系的影响,实验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分析了莱州湾芙蓉岛海域不同礁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计算了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基础以及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①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δ13C值分别为-25.08‰~-13.34‰、-25.86‰~-17.80‰和-25.39‰~-11.06‰;δ15N值分别为10.73‰~15.78‰、10.02‰~14.89‰和 10.17‰~15.80‰.②相较于短礁龄区和对照区,长礁龄区底栖动物群落营养多样性更高,食物来源多样性水平更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更加多样化,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③以食性为依据,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肉食者(C)、碎屑食者(D)和杂食者(O)等 4 类摄食功能群,在 4 类潜在食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体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中,浮游植物碳源对除肉食者外的 3 类消费者的平均贡献率最高(31.40%).④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消费者营养级分别为 2.00~3.83、2.00~3.49 和 2.00~3.87;此外在长礁龄区出现了相对多的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证实长礁龄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同时发现,人工鱼礁建设能使大型底栖动物更充分地利用浮游植物碳源,并且能够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群落中较高营养级动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生态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底栖生境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资料.
更多
关键词
macrobenthos,trophic relationship,trophic level,stable isotopes,artificial reefs,Laizhou Ba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