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在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23)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的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辅助组(采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52.7±12.0)岁(范围28~77岁),左侧14例、右侧18例,体质指数(23.1±2.6)kg/m 2;手法组(采用传统Flynn闭合复位)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2.1±12.7)岁(范围26~75岁),左侧18例、右侧16例,体质指数(23.4±2.3)kg/m 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在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外展角、后倾角以及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手术前后的外展角、后倾角及末次随访股骨颈短缩程度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辅助组与手法组性别、年龄、损伤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6例随访时间平均20.4个月(范围12~29个月),辅助组骨折愈合时间(5.0±0.9)周,手法组(4.9±0.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1, P>0.05)。61例(92%)合并股骨头后倾,其中30例(46%)后倾角>10°;辅助组术前外展角、后倾角与手法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辅助组术后外展角、后倾角(1.8°±3.1°、1.2°±3.0°)均低于手法复位组(13.7°±6.5°、6.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5, P<0.001; t=-7.42, P<0.001)。辅助组末次随访短缩程度(1.4±2.1)mm及术后股骨颈中度、重度短缩发生率(0、3.1%)均低于手法组[(8.1±4.8)mm、38.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辅助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1.1±4.5)分高于手法组(85.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4, P<0.001)。术后外展角、股骨颈短缩程度与Harris评分均具有负相关( r=-0.55, P<0.001; r=-0.74, P<0.001)。辅助组1例术中临时固定克氏针断裂,2例Schanz钉复位过程中松动、退钉。术后3例(辅助组1例、手法组2例)分别为术后18、18、24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结论:采用Schanz钉结合顶棒技术复位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固定治疗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矫正术前外展角、后倾角,降低术后股骨颈短缩程度等特点,早中期疗效满意。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Femoral neck fractures,Fracture fixation, internal,Traction,Closed fracture reduc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