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在物体表面存留时间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2023)

引用 0|浏览27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污染不同物体表面后,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核酸存留时间及变化规律,为环境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相关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取实验室保存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咽拭子灭活样本,污染不锈钢、塑料、木材、纸板及棉布等材质的表面,制成模拟污染样本,放置常温及冷藏环境下,分别在第0 d、1 d、3 d、7 d、14 d和第30 d,每种材料每次取出3件样本,浸泡后提取核酸,使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分析不同类型材料表面污染后病毒核酸回收率、核酸可检出时间和Ct值变化。结果 新冠病毒污染后,棉布、塑料和不锈钢核酸的回收率为1.75%~2.90%,木材和纸板较低,分别为0.0021%和0.21%。所有材料模拟样本在第30 d均仍可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不锈钢、木材、纸板及棉布表面病毒核酸Ct值在前7 d内快速上升,随后变化较小。塑料表面病毒核酸Ct值较其它四种材料变化较小。结论 新冠病毒污染物体表面后,第30 d仍可检出病毒核酸,且不同性质的物体表面降解模式不同。在日常环境监测中,应结合核酸检测和其他调查手段,综合评估判定污染物品的病毒传播风险。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Nucleic acid detection,Environment surveillance,Nucleic acid residue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