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补气通络颗粒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Hunan(2023)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补气通络颗粒(以下简称"BQTL")治疗脑梗死的潜在靶点、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得BQTL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脑梗死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BQTL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组别设置为正常组、模型组、BQTL低剂量组、BQTL中剂量组、BQTL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BQT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35、2.7、5.4 g/kg浓度的中药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7 d.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及数目,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中TNF-α和ICAM1的含量.结果 筛选后得到BQTL活性成分91个,主要包括柚皮素、芒柄花素、原儿茶酸等;治疗脑梗死的潜在靶点259个,主要包括ICAM1、TNF、EGFR、TP53、VCAM1、IL-6等;调控这些核心靶点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PI3K-AKT、MAPK、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中.动物实验结果显示,BQTL能够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元死亡及丢失,同时能下调炎症因子TNF-α及ICAM1的表达.结论 BQTL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揭示了BQTL治疗脑梗死的潜在靶点、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uqi Tongluo Granule,cerebral infarction,network pharmacology,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