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空间格局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23)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则能够揭示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应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本研究利用群落学调查和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 89、107.8、117.4、186、191.1 mm·a-1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 0~90、0~35、0~100、0~125、0~70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0~125 cm下降至0~35 cm,聚集强度从24.92增长至97.14;(3)在89和107.8 mm·a-1降水条件上,基于泊松聚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27~28和6~7 cm中正向偏离泊松聚块模型,但符合基于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沙鞭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变化规律反映了物种有性繁殖过程及应对环境胁迫的适应策略,随降水量上升沙鞭生殖株丛种群采取扩张策略聚集尺度逐渐增大,而种间竞争激烈则采取"抱团"的策略,聚集尺度下降、聚集强度上升,在降水量较小时会采取在较小尺度中呈小聚块的策略.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sexual reproduction,Poaceae,trade-off,adaptive strategy,point patter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