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早古生代造山后作用初探:泥盆纪沉积物物源示踪

Acta Geologica Sinica(2023)

引用 0|浏览20
暂无评分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特征,记录了柴北缘构造带从碰撞造山进入造山后阶段的核部岩石剥露过程.尕海南山牦牛山组地层顶部和底部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2.4 Ma(MSWD=0.39,n=14)和396.9±2.5 Ma(MSWD=0.052,n=14),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泥盆世末期.不同出露点牦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谱具有不同的峰值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A,样品20QH-19具有532~505 Ma、935~891 Ma、1136~1064 Ma和3110~1309 Ma多峰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B,样品20QH-21具有537~443 Ma、1073~798 Ma和2463~1785 Ma多峰及20QH-22以明显的单一峰值~420 Ma为特征;牦牛山调查点C,20QH-26以明显的~418 Ma单峰为特征.多样的年龄组分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柴北缘志留纪—泥盆纪同造山岩浆岩、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沙柳河群及欧龙布鲁克地块.牦牛山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体系发育、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源区物质组成等指示了泥盆纪时期柴北缘地区处于原地堆积、快速沉积、分散的、不连通的盆地环境.同时,牦牛山组沉积物物源示踪了柴北缘构造带在泥盆纪时期经历的快速剥露过程并且可能已经进入造山后伸展垮塌阶段.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