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4个性状的118份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张会芳, 冯丽丽,段俊枝, 刘桂珍,刘海礁,齐学礼,燕照玲,卓文飞, 陈海燕,齐红志,杨翠苹, 王楠

cnki(2022)

引用 0|浏览22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深入了解和利用河南省新育成小麦品种,以新审定通过的118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基于14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118份小麦进行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稳定时间、拉伸阻力、拉伸面积等性状在118份小麦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96.81%、59.79%、58.65%.14个性状的H′介于0.40~1.65,平均为0.98.其中产量的H′最大,湿面筋含量的H′最小.14个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产量与穗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平方欧氏距离15.0处,118份小麦被聚成六大类.不同类群小麦品种数量差异较大,类群Ⅰ中有90个品种,占比76.3%,表明遗传距离较小,未来育种应注意突破.在主成分评价综合得分方面,表现出以下规律:强筋>中强筋>中筋.基于14个性状的小麦聚类结果与主成分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与互补性,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品种.基于聚类分析、主成分评价,类群Ⅳ综合得分较高,囊括了全部3个强筋品种以及除郑麦816以外其余7个中强筋品种,整体表现为优质高产强筋、中强筋,该类群小麦品种发展应用前景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