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区轮牧对放牧型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Acta Agrestia Sinica(2022)

引用 0|浏览8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究划区轮牧对放牧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开展周期为36 d的6个小区划区轮牧试验,通过对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指标含量的测定,研究在牧期和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产量与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轮牧制度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7—8月进行划区轮牧时,在牧期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随放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根据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的降低量计算出苜蓿草地平均每天为每只羊提供的干物质和粗蛋白量分别为1.65 kg和318 g.牧后再生期紫花苜蓿的产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品质则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21 d时品质最好,经过30d的再生,地上生物量可达3.73t·hm-2,粗蛋白产量可达0.8t·hm-2.另外,由于绵羊采食的选择性,导致仅剩木质化茎秆的残茬对再生初期苜蓿品质的影响较大,建议牧后对残茬进行刈割以提升再生期草品质.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