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体脂分布与颈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2022)

引用 0|浏览2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CT体脂分布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周内行腹部CT和头颈CTA检查.将腹部CT原始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分别在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平脐水平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FA/SFA).基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类型和狭窄程度.依据颈动脉斑块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比较临床实验室指标、腹部脂肪定量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FA/SFA比值在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VFA、SF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0.695);总胆固醇在不稳定斑块组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中/重度狭窄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无/轻度狭窄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CT体脂分布定量参数(VFA、SFA、VFA/SFA比值)在无/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腹部脂肪定量参数VFA/SFA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VFA/SFA比值越高,斑块稳定性越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