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抗栓治疗后的侧支循环建立及预后评估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评估不同发病机制的急性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抗栓治疗后侧支循环建立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机制不同分为4种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亚型(载体动脉堵塞穿支24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0例,分水岭/栓子清除下降33例,混合机制21例).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完善头颈部CT血管和侧支循环评估,抗栓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g量表评估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4种LAA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预后良好71例,预后不良37例.不同预后患者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诊开始抗栓治疗、LAA亚型、侧支循环良好、病情加重、卒中再发、颅内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作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0.479)、病情加重(OR=0.018)、侧支循环良好(OR=33.71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4种LAA亚型患者在侧支循环良好、病情加重、颅内出血、预后良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分水岭/栓子清除下降亚型患者病情加重的比例最高,侧支循环良好及预后良好的比例均最低.结论 基线NIHSS评分、病情加重、侧支循环良好是急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发病机制的脑梗死患者抗栓治疗后侧支循环建立及预后存在差异.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