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13C脉冲标记法研究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2021)

引用 0|浏览17
暂无评分
摘要
冰暴、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严重干扰了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大量落叶、断枝、断干等非正常凋落物产生,将对土壤碳库产生激发效应,然而目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仍十分匮乏.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3种南亚热带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标记植株并采集其新鲜叶片添加至土壤表面,进行了为期110 d的室内培养实验,培养中分别测量了CO2排放量、13C丰度值以及培养前后土壤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非正常凋落物的碳排放模式相似,均表现为前期快速升高,之后波动下降,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91.39%—94.04%的碳排放过程发生在前中期(0—45 d).110 d的培养过程中,非正常凋落物分解产生的碳有67.86%—95.31%以C–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主要分为3个阶段.培养前期(0—7 d)3种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均引起了土壤碳强烈的负激发效应且在短期内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50.05、?117.72、?124.08;培养中期(7—35 d)负激发效应强度逐步下降,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速率转慢;培养后期(35—110 d)碳激发效应较为平稳,不同树种之间有所差异,黧蒴锥、浙江润楠的碳激发效应逐渐转为正向,而马尾松维持负激发效应并缓慢下降至消失.经过110 d的培养,马尾松、黧蒴锥的0—5 cm层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黧蒴锥的0—5、5—10 cm层土壤的13C同位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全氮、有效氮差异均不显著(P>0.05).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在短期内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而对深层土壤没有影响,其分解产生的碳大部分以C–CO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