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BCD方案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治疗反应影响的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2021)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索诊断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B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深圳大学总医院接受BCD方案治疗的53例初治MM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LR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NLR组27例(NLR≥2.60,H-NLR组)和低NLR组26例(NLR<2.60,L-NLR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中位PFS为10.9个月.H-NLR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NLR 组[(23.30±35.85)mg/L vs(6.87±6.34)mg/L,P<0.05];H-NLR 组中β2微球蛋白≥5.5 mg/L的比例为62.96%,明显高于L-NLR组的34.62%(P<0.05);H-NLR组患者中肌酐水平和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L-NLR组患者(P<0.05).此外,尽管H-NLR组患者中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比例与L-NL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NLR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L-NL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NLR组患者的PFS显著低于L-NLR组(9.20个月vs 11.63个月,P<0.05),特别是H-NLR组中未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以上治疗反应(≥VGPR)患者的PFS显著低于L-NLR组中未获得≥VGPR患者(6.47个月vs 10.80个月,P<0.05).此外,患者治疗后实现≥VGPR和不伴有遗传学异常患者的PFS显著延长.在含有VGPR和遗传学异常的多因素分析显示,H-NLR作为接受BCD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依然存在(HR 3.76,95%CI 1.67~8.44,P<0.05).患者未获得≥VGPR治疗反应复发的风险也显著增加(HR 3.23,95%CI 1.45~7.22,P<0.05).结论:接受BCD方案治疗的H-NLR组MM患者的PFS较L-NLR组明显下降,这在未获得≥VGPR的H-NLR患者中更为明显,NLR是反映BCD方案在初治MM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预后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