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4例合并MP感染者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51例单纯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1~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抗MP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时,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及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2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合并MP感染者在治疗结束后行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确定MP-IgM转阴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5、IL-8、TNF-α、MCP-4、CysLTs与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及MP-IgM转阴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后的血清IL-5、IL-8、TNF-α、MCP-4及CysLT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P-IgM转阴率85.19%,且其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P-IgM转阴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合并MP感染患儿经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越大则预后越好.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