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7)

引用 3|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2015年夏季开展了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POC)、氮含量(PN)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δ13 CPOc和δ15 NP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7‰~-17.4%和-6.3‰~10.4‰,平均值分别为-20.2‰和8.2‰.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不同有机质来源的影响:喜洲岛附近海域表现出高POC、PN、δ13 CPOC和δ15 NPN的特征,指征着浮游植物水华的主导贡献;东北部范和港附近海域具有高POC、PN、低δ13CPOC和高δ15NPN的特征,反映了河流/河口水生有机物的影响;湾顶白寿湾附近海域的δ13 CPOC和δ15 NPN出现低值,体现了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污水排放的影响.借助δ13 CPOc和δ15 NPN的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出海洋自生有机质、陆源有机质、河流/河口水生有机质等3个来源的贡献平均分别为70%、13%和17%,其中海洋自生有机质是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的最主要来源.从这3种来源颗粒有机物含量的空间变化看,海洋自生有机质含量由湾内向湾外减少,与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相对应;河流/河口水生有机质含量在大亚湾东北部出现高值;陆源有机质含量在表、底层出现不同态势,表层陆源有机物含量在湾中部海域最低,而底层则呈现出自湾内向湾口增加的趋势,主要受控于离岸距离和珠江冲淡水、粤东沿岸上升流输送的影响.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nitrogen isotope,carbon isotope,Daya Bay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