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真鲷放流群体与增殖海域群体遗传变异比较分析

Marine Sciences(2020)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真鲷(Pagrus major)是中国沿岸海域重要的经济种类,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真鲷渔业资源、恢复自然群体的方法,现已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然而,将大量人工繁育的苗种投入自然海域中,可能会对自然群体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影响.因此,在开展真鲷增殖放流的同时,应进行遗传监测.本研究使用7对真鲷微卫星标记,对2017年于防城港沿岸海域开展的真鲷增殖放流进行遗传监测,对比分析了真鲷亲体、放流真鲷苗种以及放流后混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真鲷亲本群体与真鲷放流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度(13.5253,16.4286)和期望杂合度(0.7927,0.8145)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苗种繁育过程中,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丢失的现象.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的期望杂合度(0.8145,0.8228)、等位基因丰度(16.4286,16.7555)相似,表明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处于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7688~0.8055,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0.016667)和遗传距离(0.265375~0.301915)的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可认为本研究中真鲷增殖放流未对放流后混合群体造成明显的遗传学影响.本研究为今后真鲷增殖放流遗传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