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位点鉴定甘肃秦艽斑枯病菌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18)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旨在明确甘肃省栽培秦艽斑枯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利用常规植物病原学培养的方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秦艽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扁球形、黑褐色,55.3~125.8 μm×51.7~115.3 μm(平均83.3 μm×83.2 μm);分生孢子细镰刀形、披针形,具1~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18.8~30.6 μm×2.4~3.5 μm(平均23.5 μm×3.2 μm).通过ITS、LSU、RBP2和β-tubline多基因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将秦艽斑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龙胆壳针孢Septoria gentianae Thüm..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0~ 35℃、5~30℃和15~25℃,最适温度分别为20~ 25、20和1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和病菌产孢;此菌在相对湿度75%以上时均可萌发,以水中萌发最好;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产孢的适宜pH范围分别为4.0~10.0、4.51~9.19和5.0~8.0,最适pH为6.0、6.49和6.5;土壤浸渍液以及秦艽叶或根浸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结论:秦艽斑枯病是秦艽生长中的主要病害,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药剂防治.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