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集角度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图像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2014)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采集角度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后壁图像的影响.方法 接受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52例,均接受360°采集成像.选择不同角度的相邻180°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从-180°开始,每间隔5°进行一次图像重建,重建起始角度从-180°到0°共进行37次重建).利用靶心图获得不同角度重建图像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不同角度重建时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变化,同时比较起始角度为-135°的重建范围[左后斜45°~右前斜45°(LPO45°-RAO45°)]和起始角度为-180°的重建范围(后位~前位)左心室下后壁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以及在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受检者间的差异.结果 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在不同起始角度重建时出现明显变化,其中侧壁、下后壁和间壁放射性计数的最高点均出现在-180°重建时,前壁和心尖部分别出现在-135°和-125°重建时.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在-135°重建时明显低于-180°重建时(t=-10.322,-6.201,-4.033,P均<0.001),心尖部的放射性计数则高于-180°重建时(t=6.041,P<0.001).其中,-180°重建与-135°重建时超重(24 kg/m2≤BMI<28 kg/m2)者的下后壁的放射性计数的平均差值明显高于BMI正常者(4.71±2.15和2.55±2.43,t=3.227,P=0.002).与常规-135°(LPO45°RAO45°)的重建图像比较,-180°重建(后位~前位)时左心室下后壁放射性分布出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轻微改善者占30.77%(16/52),明显改善者占48.08%(25/52).在超重者中出现下后壁放射性分布改善的受检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I正常者[89.66%(26/29)和65.22%(15/23),x2=4.953,P=0.032].结论 改变重建起始角度能显著影响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与起始角度为-135°的重建范围(LPO45°-RAO45°)比较,-180°的重建范围(后位~前位)能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的显示,尤其是对超重的受检者.
更多
关键词
Heart,Tomography,emission-computed,single-phot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