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新型凝血因子Ⅺ、Ⅻ靶向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s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20)

引用 1|浏览13
暂无评分
摘要
心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2],其二级预防,如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虽然有效,但普遍会增加出血风险.抗凝治疗的核心即在预防血栓形成和消除出血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体现这种平衡.近年随着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安全性.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DOACs每年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至少降低了一半[3].尽管如此,DOACs的问题仍然存在:据报道每年DOACs的主要出血事件为4%,颅内出血后的死亡率达到25%[4];缺乏对DOACs明确的实验室监测技术;在诸多领域还未有突破,如预防血管内装置(如血液透析、机械心脏瓣膜和心室辅助装置)血栓形成[5];以及逆转DOACs抗凝作用.在一定比例的患者中,出血似乎是任何抗凝方案都无法避免的副作用,特别是高龄、贫血和肾脏疾病患者[6,7].因此人们期待凝血接触途径能为这一临床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