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肠炎功能蛋白对草鱼生产性能及肠道微绒毛形态的影响

Scientific Fish Farming(2015)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规模大,但容易发生肠炎,并引发多种疾病,死亡率高,养殖产量很不稳定,通常采取生态养殖和化学药物、中草药防治方法预防肠道炎症的发生,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长期而大量的使用及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的长期存在,使鱼类自身肠黏膜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抗病能力下降;同时,一些病原菌相继产生耐药质粒,使抗生素等药物失效,寄主细胞对其吞噬能力下降,因而药物治疗疗效甚微,造成病鱼的死亡;而大量病死鱼丢弃在池塘周围又败坏和污染水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和养殖者的积极性.本试验通过在普通鱼饲料中添加生物源性添加剂,即抗肠炎功能蛋白,考察对草鱼等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能,观察分析草鱼肠道微绒毛结构的变化,为广大养殖生产者实施健康安全养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