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研究

wf(2016)

引用 4|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 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的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差异,-5℃时陇油7号 SOD 活性较 CK 增加了10.7%,0℃时陇油7号 CAT、POD 活性较 CK 分别增加了24.7%,28.6%,而0℃时白菜型冬油菜 SP 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32.3%,-10℃时白菜型冬油菜的 SS 含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71.4%,-10℃甘蓝型冬油菜 MDA 含量较白菜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52.8%,这说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低温条件下能够保护自身免受损伤,其中 CAT、POD、SP 是抵抗冷害的保护性物质,SOD、SS 是抵御冻害的保护性物质。白菜型冬油菜比甘蓝型冬油菜在形态学及生理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态学上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抵御极端低温天气,提供维持越冬及冬后返青所需的代谢能量;生理水平上,低温胁迫后保护性酶活性、调节性物质含量增加,能够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结构,MDA 含量减少,可以缓解低温对冬油菜叶片的伤害,从而保证高越冬率,为北方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Brassica rape,Dry matter accumulation,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Winter rapeseed,Cold resistance,Membership function,Brassica napus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