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方法对中国明对虾贮藏中腐败微生物的影响

The Food Industry(2015)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探讨了不同包装方式(对照CK、空气包装AP、真空包装VP)的中国明对虾在4℃贮藏过程中腐败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以及天然提取物对优势腐败菌和中国明对虾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及AP组分别在4d和5d到达货架期终点相比,VP组无论是在感官水平还是微生物含量上都是在8d达到货架期终点.菌相分析表明,气单胞菌为AP组的优势腐败菌,而此菌在VP组中得到了显著抑制(p<0.05),在货架期终点时,乳杆菌成为VP组的优势腐败菌.另外无论何种包装方式,假单胞菌都是中国明对虾的主要腐败菌.天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和厚朴酚,对假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力,在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抑菌直径分别为24mm和16 mm.茶多酚可明显延长中国明对虾货架期,使其在7d达到货架期终点,比CK延长了3d.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