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早期溶血与治疗后迟发性溶血临床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5)

引用 0|浏览23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疟疾治疗后迟发性溶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疟疾患者治疗后迟发性溶血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及临床特点。比较治疗后迟发性溶血组与治疗后无迟发性溶血组的人口学、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卡方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89例疟疾患者中,8例发生治疗后迟发性溶血,发生率为8.99%。发生中位时间为抗疟疾治疗后7.5d,终止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中位时间2.5d;8例均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其中4例符合高疟原虫血症。无迟发性溶血组中28例患者来自疫区,而迟发性溶血组无一例来自疫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2,Fisher确切概率法)。无迟发性溶血组 H b为(108.35±19.72) g/L ,明显高于迟发性溶血组的(44.87±11.58) 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3,P<0.01)。结论恶性疟原虫感染、高疟原虫血症及无疟疾免疫力者可能是疟疾治疗后迟发性溶血的危险因素。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M alaria,Delayed hemolysis,M anifestation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