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缺血损伤猪肝脏在门静脉恒压和恒流模式下常温机械灌注的对比研究

Chinese Hepatology(2020)

引用 0|浏览18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利用离体肝脏常温灌注系统初步探索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与门静脉恒流控制模式对热缺血损伤肝脏的保存效果差异.方法 使用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血液和供肝,所有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 min,一组采用门静脉恒压控制模式(n=6),一组采用门静脉恒流控制模式(n=6),利用常温机械灌注设备灌注6 h,观察肝脏的灌注参数、血气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灌注前,两组的冷缺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肝脏经过6 h的常温机械灌注,恒压组的肝动脉流量为(0.13±0.08)mL/min/g(肝重)比恒流组的(0.25±0.09)mL/min/g(肝重)更低(P<0.05).两组比较,灌注液的pH、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水平除了在第2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肝细胞酶学和总胆红素水平,两组在灌注结束时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流组的胆汁生成量为(54.47±15.63)mL,较恒压组的(6.98±3.20)mL更多(P<0.05).两组在病理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恒流模式更有利于肝动脉的供血,从而促进肝细胞进行胆汁合成,提示门静脉流量控制模式可能是更合适的灌注方式.但是这仍需要通过动物肝移植实验以及临床肝移植的数据进一步验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