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浏览量:10
职业迁徙
个人简介
程顺和,男,1939年9月生,江苏溧阳人,汉族,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1992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5年12月13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被评为“863”十五周年先进个人、建国60周年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江苏省农业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扬州市首届“十大功臣”,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14年入选农业部推评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程顺和同志从事小麦育种四十余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省重大攻关等40多个项目,参与育成扬麦3、4号,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号等二十多个小麦品种。其中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扬麦5号、扬麦158分别于1991、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扬麦5号的育成,使小麦单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白粉病相结合的难题。扬麦5号和扬麦158是我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育成品种累计种植6亿亩以上,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近300亿元,是建国以来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四、五、六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他先后提出'提高育种材料基因库整体水平'、'综合性状协调点'、'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态条件与多点鉴定相结合的广适性育种方法'、'品种育成初期存在遗传性状再加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构建广适高产育种为基础,滚动回交聚合育种为先导的育种体系'等、田间选种'三看'等一系列小麦育种理论。针对我国北纬33度沿线水土资源丰富,适合小麦生产的特点,他提出“南上北下”的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南北大面积品种的育种成果,改良北方品种的赤霉病和穗发芽、南方品种的抗寒性和产量潜力,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水平。他先后发表过'小麦育种策略探讨'、'我国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主要成就与展望'等论文30多篇和专著一部。
程顺和同志从事小麦育种四十余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省重大攻关等40多个项目,参与育成扬麦3、4号,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号等二十多个小麦品种。其中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扬麦5号、扬麦158分别于1991、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扬麦5号的育成,使小麦单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白粉病相结合的难题。扬麦5号和扬麦158是我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育成品种累计种植6亿亩以上,增产粮食200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近300亿元,是建国以来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四、五、六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他先后提出'提高育种材料基因库整体水平'、'综合性状协调点'、'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态条件与多点鉴定相结合的广适性育种方法'、'品种育成初期存在遗传性状再加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构建广适高产育种为基础,滚动回交聚合育种为先导的育种体系'等、田间选种'三看'等一系列小麦育种理论。针对我国北纬33度沿线水土资源丰富,适合小麦生产的特点,他提出“南上北下”的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南北大面积品种的育种成果,改良北方品种的赤霉病和穗发芽、南方品种的抗寒性和产量潜力,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水平。他先后发表过'小麦育种策略探讨'、'我国小麦品种遗传改良的主要成就与展望'等论文30多篇和专著一部。
研究兴趣
论文共 119 篇作者统计合作学者相似作者
按年份排序按引用量排序主题筛选期刊级别筛选合作者筛选合作机构筛选
时间
引用量
主题
期刊级别
合作者
合作机构
Hongya Wu,Zunjie Wang,Xiao Zhang,Junchan Wang,Wenjing Hu, Hui Wang,Derong Gao, Edword Souza,Shunhe Cheng
Figshare (2020)
Figshare (2020)
加载更多
作者统计
#Papers: 118
#Citation: 1173
H-Index: 23
G-Index: 31
Sociability: 6
Diversity: 3
Activity: 6
合作学者
合作机构
D-Core
- 合作者
- 学生
- 导师
数据免责声明
页面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来源、合作出版商和通过AI技术自动分析结果,我们不对页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若有疑问,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我们:report@amin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