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浏览器插件
订阅小程序
在清言上使用

NT-P-BSA-ELISA在麻风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2019)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尽管从 40 年代起就开展了以氨苯砜类药物为主的化疗,但迄今为止仍有多数国家尚未能达到控制和消灭麻风. 我国麻风发病趋势总体处于低流行状态,仍位于世界前位[1]. 麻风杆菌(ML) 是麻风的病原体,在人体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网状内皮系统以及横纹肌等器官和组织. 诸多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对 ML 及其抗原成分发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麻风杆菌种属特异抗原酚糖脂 I(PGL-I),是麻风血清学检查使用最广的抗原;使用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法分析 PGL-I 分子上的抗原表位,表明其上 3,6-二甲氧基葡糖残基是重要的, 并以此为基础将其上 的 天 然 三 糖 结 构(Natural Trisaccharide)通过连接臂苯丙酰基(Phenol-ic)或辛基(Octyl)连接到小牛血清蛋白(BSA)上而产生半合成糖蛋白抗原: NT-P -BSA,NT-O-BSA[2].Izumi 等[3] 曾用 NT-O-BSA 建立明胶颗粒凝集实验为现场应用. 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 NT-P-BSA-IgM-ELISA 低. 本实验拟通过 NT - P - BSA - IgM -ELISA(NT-IgM-ELISA) 和 NT-P -BSA-IgG-ELISA (NT-IgG-ELISA) 的比较实验,进一步评价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建立更加优化的方法.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