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后血钠紊乱与死亡风险的相关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Joint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2023)

引用 0|浏览4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后血钠紊乱发生率,研究血钠紊乱的危险因素以及血钠紊乱与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7医学中心髋部骨折数据库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纳入标准:年龄≥60岁、伤前可行走、单一髋部骨折、钠离子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高能量损伤。记录入院时血钠浓度,按血钠浓度分为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正常血钠组。使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血钠紊乱与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患者1 001例,男327例,女674例,年龄范围60~99岁,入院时血钠浓度116~155 mmol/L。血钠紊乱患者166例(16.6%),其中低钠血症126例,发生率为12.6%,轻度低钠98例(9.8%),中度低钠18例(1.8%),重度低钠10例(1.0%);高钠血症40例,发生率为4.0%。并存病数量≥ 4[比值比(OR)=1.578,95%置信区间(CI)(1.028,2.423),P=0.037]是发生血钠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蛋白水平[OR=0.950,95%CI(0.910,0.991),P=0.018]与血钠紊乱呈负相关。低钠血症患者术后30 d、1年死亡率分别是9.5%、26.2%,高钠血症患者术后30 d、1年死亡率分别为5%、15.0%,正常组患者术后30 d、1年死亡率分别是3.5%和14.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d:χ2=7.813,P=0.020;1年:χ2=12.053, P=0.002)。校正混淆因素后,只有低钠血症是术后30 d(OR=2.557,P=0.014)和1年(OR=1.755,P=0.022)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轻度低钠血症患者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6.1%、24.5%;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21.4%、32.1%;轻度低钠和中重度低钠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结论:血钠紊乱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发病率高,其中低钠血症发生率远远超过高钠血症,并存病数量、白蛋白水平与血钠紊乱密切相关,低钠血症是术后30 d、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低钠程度的不断加重,术后死亡风险逐渐增加(1年:χ2=0.660,P=0.417)。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