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的工程场地分类标准检验与评价

Engineering Mechanics(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各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指标定义场地分类标准,以中、日、美三国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其能否合理体现相同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的差异性鲜见有研究开展检验与评价.针对此问题,利用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的钻孔资料,分别以三国分类标准划分台站场地类别,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方法计算台站的真实场地放大因子,比较分析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场地类别的场地放大因子均值及标准差分布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在PGA和SA的短周期段(T<0.1s),以场地自振周期Ts作为分类指标的日本规范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以地表20 m内等效剪切波速VSE及覆盖层厚度双指标的中国规范和以地表30m以内平均剪切波速VS30为指标的美国规范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日本规范在整体上体现相同场地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方面表现最好,对于长周期(T>2s)地震动,中国规范则表现最优越;中国Ⅲ类场地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体现出较大离散性,分类标准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场地分类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