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痛风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Poultry Science(2023)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雏鹅痛风是因尿酸盐代谢障碍而在内脏、肌肉、关节广泛沉积引起的一种疾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鹅痛风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两种类型 [1],一般不同时发生,内脏型发病率高.内脏型痛风类似于人的尿毒症,关节型痛风类似于人的痛风 [2],有时内脏型痛风关节部位也有尿酸盐沉积,但周围组织不会出现炎症,无结石形成,关节不会疼痛.雏鹅痛风临床表现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排白色稀粪、关节肿大、行动缓慢、跛行.剖检可见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及气囊、腹膜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肾脏肿大,输尿管和胆囊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物.关节腔、肌肉组织中有白色尿酸盐结晶.3周龄内鹅高发,10~15日龄为死亡高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多发.2016年首次在华东地区暴发流行,随后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广东等地均有相关报道,发病率30%~50%,死亡率高达50%[3],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鹅痛风发病原因有很多种,相对鸡、鸭、猪等鹅养殖数量少,无统一饲养标准,专用饲料缺乏 [4].随着规模化养鹅业不断发展,养殖户片面追求鹅生长速度,使用高蛋白、高能量饲料,而鹅缺乏一些关键酶,摄取的蛋白最终以尿酸形式代谢,易形成尿酸盐,因此,鹅属易患痛风群体,雏鹅各器官尤其是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患痛风.此外,环境不良、饮水缺乏、药物滥用、肠道菌群失调、星状病毒等损伤肾脏的代谢都能促进雏鹅痛风的发病和流行.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