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壤土条件下秸秆还田减施氮肥对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的影响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22)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前,内蒙古沙壤土秸秆还田后玉米施氮量不确定,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导致产量或氮效率偏低.本研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施不同氮肥用量,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通过对不同氮效率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分析,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为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正常施氮量(CK)相比,秸秆还田正常施氮(300 kg·hm-2)可显著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单株叶面积、棒三叶叶面积及SPAD值,且在减氮15%条件下(225 kg·hm-2)氮高效品种的光合特性下降不显著,而其群体光合势和光合氮效率均高于氮低效品种,且在生育后期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提高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减氮15%条件下与正常施氮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氮高效品种的产量较CK显著增加了 15.84%,氮低效品种较CK仅增加了 3.30%;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减氮15%条件下氮高效品种的各氮效率较CK显著增加了33.82%~154.77%,氮低效品种显著增加了 20.35%~55.09%.因此,在沙壤土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氮高效品种,既使施氮量较正常施氮量减少15%,光合特性指标及产量仍下降不显著,氮肥利用效率提高,达到了减氮增效的目的.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