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西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BIAN Xi-yi,SHENG Hao, XIAO Peng,CUI Ming-xian, LAN Jia-ning, ZHOU Ji-yong, LIAO Min

wf(2022)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为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研究其致病性,本研究对山西运城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IB)感染的送检临床样品研磨后反复冻融,提取基因组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为IBV核酸阳性;进一步对样品研磨液过滤后接种9日龄~11日龄SPF鸡胚,并传至F3代,RT-PCR检测仍为IBV阳性;将阳性样品F11代鸡胚尿囊液接种SPF鸡胚后能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病变,接种气管环能导致气管环纤毛失去活性,表明分离到一株IBV,命名为YC181031.提取分离株基因组进行S1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YC181031株属于致肾病变型的GI-22基因型IBV.将该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雏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YC181031分离株感染能引起雏鸡张口呼吸、精神沉郁、排水样稀粪等临床症状以及死亡,雏鸡死亡率为20%;剖检感染鸡和死亡鸡,能观察到肾脏肿大,并发生明显的尿酸盐沉积等病变;取感染雏鸡和死亡雏鸡的各脏器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的病变,并送公司制备各组鸡各组织的免疫组化切片,检测IB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脏、肝脏均能观察到明显病变及病毒感染.对感染鸡每两天采集各组鸡的咽肛拭子,采用RT-PCR检测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感染鸡在试验期14 d内均能持续检测到排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器官病毒的载量,结果显示各组织病毒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气管、肺脏、腺胃、脾脏、肝脏,其中肾脏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的病毒载量(P<0.05).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GI-22基因型IBV的致病特征,为该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