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3种典型土壤-作物体系中微生物量磷库特征

Acta Ecologica Sinica(2022)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土壤微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是土壤磷组分中最为活跃的形态,在土壤磷素的形态转化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植物可利用磷的重要来源.研究土壤MBP库容的大小对于充分认识微生物的固磷潜力和掌握土壤磷素循环与转化能力意义重大.以我国北方农田3种典型的土壤-作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定点采样,通过分析测定采集的362个表层(0-30 cm)土壤样品来量化不同土壤-作物体系MBP库容的大小.结果表明:黑土-春玉米、潮土-冬小麦/夏玉米、灰漠土-棉花体系表层土壤MBP平均含量分别为17.36、14.45、8.75 mg/kg,且不同土壤-作物体系间MB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种土壤-作物体系表层土壤(0-30 cm)MBP库容的大小分别为83.60、54.26、39.80 kg P/hm2,其储存的磷在数量上相当于当季作物需磷量的1.10-2.73倍,表明土壤MBP库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有效养分磷储库.其库容的大小受土壤性质和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pH、有机碳、年均气温和年均降雨量是我国北方农田土壤MBP库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能够解释3种典型土壤-作物体系MBP的57%变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MBP库潜在供磷能力,可为磷肥的减施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