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老年与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特征的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2)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老年与中青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特征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完成颈动脉OCT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86例,分别将年龄<60岁、年龄≥60岁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7例,占19.8%)和老年组(69例,占80.2%).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同侧颈动脉症状性斑块、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冠心病)、吸烟史、药物使用史(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基线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特征[斑块破裂、富脂斑块、美国心脏协会(AHA)Ⅵ型斑块、最小管腔面积、纤维帽厚度、血栓占比、纤维斑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巨噬细胞浸润、钙化斑块、新生滋养血管等],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老年组年龄高于中青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64,71)岁比53(50,57)岁,Z=6.369,P<0.01];组间性别、同侧颈动脉症状性斑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卒中、吸烟史、药物使用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老年组患者斑块破裂、富脂斑块、AHAⅥ型斑块占比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69比5/17,χ2=4.937;52/69比8/17,χ2=5.180;37/69比4/17;均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患者最小管腔面积、纤维帽厚度、血栓占比、纤维斑块占比、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占比、巨噬细胞浸润占比、钙化斑块占比、新生滋养血管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对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更倾向于富脂斑块、AHAⅥ型斑块和斑块破裂,但是中青年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伴有血栓及新生滋养血管生成,对中青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管理也应重视.本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