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22)

引用 1|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589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喂养耐受组(FT组)与喂养不耐受组(FI组),再将FI组按胎龄分为<32周组(110例)和≥32周组(75例);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111例)和≥1 500 g组(74例).详细记录FI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及用药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总结FI的临床特点,分析FI的危险因素.结果 (1)FT组404例(68.59%),FI组185例(31.41%).(2)FI主要症状为腹胀、胃潴留、呕吐.(3)胎龄<32周组Fl出现时间较≥32周组更晚(P<0.001),持续时间更长(P<O.001),消失时间更晚(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主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体重<1 500 g组FI临床表现较出生体重≥1 500 g组出现更晚(P=0.002)、持续时间更长(P=0.005)、消失时间亦更晚(P<O.001),但出生体重≥1 500 g组早产儿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1 500 g组(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胎龄大、出生体重高为FI的保护因素,而宫内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均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的早产儿FI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越晚,持续时间也越长,出生低体重、宫内感染等为FI的独立危险因素.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