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西段三叠纪透辉石岩-二长岩杂岩体的成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Geochimica(2020)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镁铁质-长英质杂岩体的成因研究对探讨秦岭造山带在三叠纪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安王山透辉石岩-二长岩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透辉石岩-二长岩杂岩体主要由透辉石岩、辉长岩和二长岩组成.锆石U-Pb定年显示二长岩形成于(233±1)Ma.该杂岩体具有非常高的Ba(1395~5500μg/g)和Sr(652~2560μg/g)含量、平行且分馏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弱的Eu异常及相似且富集的Sr((87Sr/86Sr)i=0.70587)和Nd(εNd(t)=?1.85~ ?3.89)同位素组成.来自杂岩体的二长岩具有中度解耦的Hf-Nd同位素系统和负的ΔεHf(t)(?2.41~ ?4.90)值,这说明透辉石岩-二长岩杂岩体起源于被大陆碎屑沉积物熔体交代的富集地幔,并且在上升、侵位至地壳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透辉石岩-二长岩杂岩体的成因研究表明,剪刀式大陆碰撞过程中出现的南东向板片撕裂导致了秦岭造山带内三叠纪镁铁质-长英质岩浆作用的形成.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