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梨7号及其亲本果皮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1)

引用 0|浏览7
暂无评分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和河北保定商业成熟期的新梨7号(Pyrus sinkiangensis'Xinli No.7')果皮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来自新疆阿拉尔的早酥(P.bretschneideri Rehd'Zaosu',父本)和库尔勒香梨(P.sinkiangensis'Korla',母本)进行挥发性物质谱差异分析,探索梨果实杂交后代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11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在新疆和河北的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中检测到55、53、56和100种挥发性物质.两地新梨7号果皮样本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是其父本的4.52和2.48倍,母本的0.47和0.26倍.同时,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较父母本减少了8和42种物质,但增加了(E)-2-辛烯醛、1-十二烯、柏木脑、2-庚酮、2-癸酮和1,2,4,5-四甲基-苯等6种物质.己醛、(E)-2-己烯醛是四者共有的含量最高成分,新梨7号果皮中(E)-2-己烯醛及己醛等7种物质含量偏向于高值亲本,30种物质含量接近低值亲本.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父母本有所减少,但新增了6种;在总含量上高于父本、低于母本;不同产地对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谱有影响.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