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卡介苗生产用菌种工作种子批及成品过度皮肤反应试验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2018)

引用 0|浏览2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进行我国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生产用菌种工作种子批及成品的过度皮肤反应试验,探讨在菌种及成品检定项目下是否需要增加过度皮肤反应试验.方法 对种子批及种子批制备的样品进行复溶和连续10倍稀释,分别经体重不低于250 g的健康豚鼠皮内接种0.1mL复溶疫苗、1∶10稀释菌液、1∶100稀释菌液,连续4周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情况,测量皮肤反应直径,记录皮肤坏死与结节形成情况,并与相同稀释度的有关参考品及国外卡介苗制品进行比较.分析皮肤反应直径大小与卡介苗制品浓度、沉降率及活菌数的相关性.结果 国内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生产用菌种工作种子批复溶疫苗、1∶10稀释菌液注射4周后的皮肤反应直径分别为(3.28 ±0.41)和(2.76±0.36) mm,1∶100稀释菌液已完全愈合,未测出.47批国内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品的复溶疫苗、1∶10稀释菌液的皮肤反应直径分别为(3.92±0.45)和(2.61±0.69) mm,1∶100稀释菌液有31批未测出,16批的反应直径为(0.72±1.02) mm,与卡介苗活菌数国家参考品及生产用菌种工作种子批反应直径无差异.国外卡介苗制品3个浓度皮肤反应直径分别为(4.66±0.60)、(3.70±0.68)和(1.99± 1.73) mm,反应程度高于国产卡介苗制品.皮肤反应直径大小与沉降率呈正相关(P=0.000),与卡介苗制品浓度及活菌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过度皮肤反应可能主要与菌种有关;在确定的菌种情况下,可能与疫苗制造过程中颗粒大小的均匀度、浓度及活菌数的相关性更大;我国卡介苗规程通过对浓度、沉降率、活菌数的控制,可以从生产过程中控制成品引起皮肤反应的程度.目前在我国卡介苗规程中设置过度皮肤反应试验的意义并不大.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