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特点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2018)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LC)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诊治的119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肝硬化和103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增生及各系细胞比例情况、骨髓有核细胞发育情况和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222例患者的全血细胞均减少.丙肝肝硬化组患者骨髓增生比例(95.8%)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73.8%);丙肝肝硬化组患者同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比较:淋巴细胞[(17.3±5.0)% vs (8.9±3.0)%]、单核细胞[(2.8±1.1)% vs(1.4±0.5)%]、巨核细胞[(31.0±10.0)% vs(16.0±10.0)%]比例,粒细胞系发育异常[(18.6±8.3)% vs(11.3±6.1)%]和红细胞系发育异常[(15.7±5.3)% vs(7.4±3.7)%],巨核细胞发育异常(15.1% vs 0)及异形淋巴细胞(26.9% vs 1.9%)比例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P均<0.01);丙肝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因素主要为粒细胞系(10.1%)和巨核细胞的成熟障碍(19.3%),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因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3.9%)、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aplasia,PRCA)(5.8%)和巨核细胞生成不良(11.7%).结论 两种不同诱因所致的肝硬化均可导致其患者造血系统发生改变,且患者巨核系统均存在明显的成熟障碍.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