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患者血小板减少机制的探讨

Chinese Journal of Viral Diseases(2017)

引用 0|浏览1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V)肝损害患者骨髓象的分析,探讨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278例无脾功能亢进或已行脾切除、且排除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脂肪肝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丙型慢性肝炎患者12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丙型肝衰竭肝炎患者23例、HCV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55例),采用骨髓图象分析系统对患者异常形态的巨核细胞进行分析,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的丙型肝炎病毒定量(hepatitis C virus RNA,HCV R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等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的加重,HCVRNA含量、APRI评分及PDW、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V肝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含量、APRI评分与病程、血小板功能指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指标呈负相关;巨核细胞发生了幼稚巨核细胞增多(>7个)、体积偏小、可见幼稚产板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减低或消失(0~2个)、巨核细胞破坏明显、裸核增多(>20个)、空泡变性(细胞质出现大小不一空泡或空泡呈环状排列于浆缘)、产血小板数量少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周围血小板少于3~5颗、出现多分叶核巨细胞及变性巨核细胞等一系列发育异常及形态学的改变.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含量与血小板数、质量及骨髓巨核系统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之一.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