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墨汁灌注显示的雌性犬尿道黏膜下血管结构的形态学特征

Acta Medicinae Universitatis Scientiae et Technologiae Huazhong(2019)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采用活体墨汁灌注法显示和观察雌性犬尿道黏膜下血管结构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6只健康成年雌性中华田园犬,年龄2岁,体重(8.5±0.6)kg.腹腔麻醉下显露尿道、膀胱、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膀胱造瘘并半充盈膀胱,行腹主动脉穿刺并灌注墨汁-右旋糖酐混合液,活体状态下观察尿道和膀胱被墨汁充盈和染色的过程.血管充分灌注后过量麻醉处死动物,整块取出尿道、膀胱、阴道及周围组织,固定后分块包埋并连续冰冻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尿道及膀胱壁内血管形态,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和比较不同部位组织内的血管密度.结果 在动物存活状态下行墨汁灌注,膀胱及尿道不同节段着色深浅不同,远段、次远段和中段尿道着色较深,近段着色较浅,膀胱着色最深.镜下观察发现,尿道及膀胱壁内血管结构清晰可见,无墨汁溢出血管.尿道不同节段和不同方位及膀胱壁内血管结构形态学特征如下:远段尿道壁内可见大面积均匀分布的海绵状血管窦;次远段尿道前壁内可见密集的大囊状血管窦,尿道后壁内的血管窦明显较小;中段尿道壁内均可见大囊状血管窦,仍以前壁为主;近段尿道壁内囊状血管窦逐步缩小,几无极性分布现象;膀胱壁内血管多呈细网状,无极性分布现象.相较于远段、中段和近段尿道,次远段尿道黏膜下血管丛的血管密度最大(P<0.01),远段、次远段和中段尿道前壁内的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后壁的血管密度(P<0.01),近段尿道前壁与后壁内血管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体墨汁灌注法是显示尿道壁内血管结构的有效方法,该研究首次获得了雌性犬在存活状态下血管灌注墨汁后所显示的尿道壁内微血管结构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尿道壁内血管与控尿机制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实验基础.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