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2015)

引用 0|浏览5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四氯化碳( CCl4)模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建模效果,如药物浓度、给药方式等,但关于评价建模效果的研究尚少。文中探索CCl4不同给药途径、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与大鼠肝硬化建模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用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分别有给药途径、药物浓度、给药时间3个因素,其中给药途径因素包括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灌胃等3个水平,药物浓度因素包括30%、50%2个水平,给药时间因素包括8、10、12周等3个水平,共计18个处理组。各组动物按各自不同的途径和浓度给药,以30%乙醇为唯一饮料,在预订时间检查各项化验指标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大鼠肝硬化疾病评分模型( scoring model for liver cirrhosis disease, SLCD)和拉埃内克纤维化评分系统( Laennec fibrosis scoring system, LFSS)测得生化和组织形态学分值,分别以R值和L值表示,结果用析因设计实验(3×2×3),对各因素的各水平全部组合进行实验。结果腹腔注射组R值<皮下注射组和灌胃组,50%CCl4油剂组R值<30%CCl4油剂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R值呈降低趋势,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因素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方式与给药时间、药物浓度之间有相互关系(P<0.05)。 LFSS析因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组L值>皮下注射组、灌胃组,50% CCL4油剂组L值>30%CCl4油剂组,12周组L值>10周组>8周组,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因素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及给药方式和药物浓度组之间无相互关系(P>0.05)。30%、50%CCl4腹腔注射、皮下注射、灌胃组的死亡率依次升高(分别为25.33%、37.78%、38.37%和42.97%、47.85%、51.88%),50% CCl4组死亡率高于30% CCl4组。但经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不同给药方式组及药物浓度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给药肝硬化模型效果优于皮下注射和灌胃方法。3种给药方法都随药物浓度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提高造模效果。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