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的起源定位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INTERNATIONAL MEDICINE & HEALTH GUIDANCE NEWS(2007)

引用 0|浏览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室性早搏(VPS)起源进行分析,了解VPS起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05例VPS病例按起源、临床诊断、年龄、伴发心电图改变等项分为若干组进行对比.结果 在非心脏病组中,右室VPS的发生率是左室的4倍,心脏病组中左、右室的VPS发生率相近似,双室VPS均见于心脏病组者.不同年龄组中,以41~60岁组的VPS患者最多,且此组临床以冠心病、高血压者居多,>60岁组以冠心、肺心、高血压居多,21~40岁组以风心病多见;伴发的心电图其它改变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多趋势.结论 室性早搏的起源并不能决定VPS的性质,需结合其它临床资料多方参考分析,才能确定其临床意义.在器质性心脏病伴发频发、多源、多形、连发、甚至短阵室速(VF)时,即有明确临床意义.
更多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