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制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治疗期的营养支持作用及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2019)

引用 4|浏览7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 通过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治疗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该段时间内患儿营养学指标的变化及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并观察肠内营养制剂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的60例初诊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平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低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高热卡、优质蛋白、高中链三酰甘油型肠内营养制剂,持续时间为ALL患儿诱导治疗期间,对照组则按常规给予低脂饮食.通过分析诱导化疗前(D0)、化疗第15天(D15)及化疗第33天(D33)的相关指标,了解2组患儿营养状态变化及对化疗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2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化疗后上臂围上升[治疗前:(15.80±2.63) cm,治疗后(16.27 ±2.57) cm],对照组较化疗前下降[化疗前:(17.19±3.71) cm,化疗后:(17.15 ±3.6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2组总蛋白[试验组:(64.52±4.85) g/L,对照组:(61.97 ±4.65) g/L]均下降,与化疗前[试验组:(68.17±6.37) g/L,对照组:(68.08±5.14)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化疗后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清蛋白[试验组:(42.45±4.32) g/L,对照组:(41.15±3.73) g/L]均上升,与化疗前[试验组:(39.54±3.26) g/L,对照组:(40.01±4.37) 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化疗后前清蛋白水平[试验组:(324.57±64.328) mg/L,对照组(293.07±69.09) mg/L]均上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化疗前前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化疗后反而高于对照组,2组前清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化疗后元素铁减低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元素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较高(37/60例,61.67%),试验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化疗后试验组贫血程度轻于对照组,输血人次、人均输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54人次比74人次,2.45次比3.08次),输注血制品人次少于对照组(78人次比101人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化疗后肝损程度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初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人数多于对照组(5例比3例),化疗后少于对照组(0例比1例).试验组化疗期间发热人数少于对照组(6例比8例),平均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2.8d比4.1d),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过程中试验组发生胰腺炎0例,对照组发生胰腺炎1例.2组化疗D15、D33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经初期诱导化疗后营养状态有所下降,采用高热卡、优质蛋白、高中链三酰甘油型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患儿化疗初期的营养状态,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血液系统对化疗的耐受性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