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患者血清骨代谢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20)

引用 4|浏览49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MBD)血清骨代谢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同工酶(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维生素D3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诊断的MBD患者68例,均给予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个和8个疗程后患者血清TRACP-5b、β-CTX、PINP、维生素D3浓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在患者治疗4个(68例)和8个疗程(63例)后都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INP治疗前浓度为(78.1±44.9)ng/L,4个疗程后为(94.5±56.1)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71, P=0.063),8个疗程后升高至(173.3±80.5)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72, P<0.001)。治疗前影像学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66.2%,4个疗程后降至6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69, P=0.477);8个疗程后降至4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60, P=0.012)。8个疗程后,可评估患者6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50例,无效者13例,有效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为(190.7±78.5)ng/L,高于无效组(106.5±47.3)ng/L( t=5.762, P<0.001),维生素D3浓度为(11.7±4.8)μg/L,低于无效组(15.6±5.5)μg/L( t=-2.478, P=0.016),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38.0%,也低于无效组的69.2%(χ 2=4.076, P=0.044),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TRACP-5b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后,MBD患者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减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PINP升高,影像学骨病分级下降。
更多
查看译文
关键词
Bone disease, metabolic,Borates,Multiple myeloma,Osteoclasts,Vitamin D3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