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蚕丝组织工程韧带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2015)

引用 0|浏览0
暂无评分
摘要
目的评价三相蚕丝组织工程韧带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编织蚕丝网状支架,提取丝素蛋白,利用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羟基磷灰石( HA )及丝素蛋白修饰三相支架,测定支架材料形貌及表面元素。支架材料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 )后利用扫描电镜( SE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及增殖情况。结果蚕丝去除丝胶后,表面变光滑,脱丝胶前蚕丝纤维的直径为(9.89±1.98)μm,脱丝胶后大小为(9.14±1.75)μm,表面经脱丝胶处理后蚕丝纤维直径没有显著改变(P=0.221)。表面元素分析表明 B 区中的 S 和 Na 元素及 C 区中的 Ca 元素比 A 区有显著提高,并且材料的孔径在60~80μm。A、B、C 区的细胞在培养后4 h 与培养后2 h 相比,细胞黏附率分别为:A 区(83.2±3.4)%,B 区(81.8±2.8)%,C 区(7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表明细胞培养后4 h 大部分细胞在材料上有较好的黏附。扫描电镜观察,接种后1天,BMSCs 在材料上黏附良好,接种后7天细胞爬满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伪足深入材料内部生长。活/死细胞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的7天比1天的细胞增殖明显,且未见明显死亡,细胞在材料的多个层次可见。结论构建的三相蚕丝组织工程韧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于 BMSCs 的黏附增殖。
更多
查看译文
AI 理解论文
溯源树
样例
生成溯源树,研究论文发展脉络
Chat Paper
正在生成论文摘要